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 4月29日,由“2021耒耜國際會議”在江蘇大學舉行。會議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為主題,圍繞智能農機裝備發展前沿問題展開研討。四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作專題報告,把脈我國智慧農業發展。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紹忠作《農業適水發展與智慧高水效農業》報告。他指出,人口增加和城鎮化對食物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資源短缺與生態環境惡化給農業生產帶來了更大挑戰,未來如何通過綠色發展提升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產品商品率是農業當中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在康紹忠看來,我國作為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適水農業發展是一種戰略選擇,是更高層面的節水戰略。智慧高水效農業將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要挖掘作物潛力、田間潛力、系統潛力,以提高產量、效率和效能。
“智慧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高級形式,無人農場是智慧農業的一種生產方式,是實現智慧農業的重要途徑。”羅錫文院士以《無人農場關鍵技術與實踐》為題,作報告。他認為,無人農場應具有耕種管收生產環境全覆蓋、機庫田間轉移作業全自動、自動避障異況停車保安全、作物生產過程實時全監控、智能決策精準作業全無人五個功能,依托生物技術、智能農機和信息技術三大技術支持,智能農機則應具有智能感知、自動導航、精準作業和智能管理四個功能。對于無人農場的推廣,羅錫文表示需要有較好的基礎設施條件,地塊要大,機耕道和排灌設施、衛星信號和網絡信號要好。
趙春江院士介紹分析了國內外作物表型組學研究的發展現狀、關鍵技術和發展趨勢,他結合團隊多年的科學研究,展示了高通量作物表型研究的實踐成果。他表示,表型組學研究正成為農業科研新的制高點。目前我國表型技術和表型設施建設主要依賴進口,還存在關鍵技術“黑盒子”、設施軟硬件升級改造和服務、大型進口表型設施運營與維護、表型數據安全、多組學大數據種業應用與表型設備、自主研發的并行與融合等方面的問題。
“地膜覆蓋栽培為我國農業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帶來巨大經濟效益,促進農民的增產增收、脫貧致富,但農田殘膜治理工作的不徹底,也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留下隱患。”陳學庚院士指出,目前我國棉田殘膜治理存在的核心問題有收凈率低、含雜率偏高、回收機械的使用可靠性差、回收殘膜的資源化利用困難、缺少成熟的降解膜產品等問題。陳學庚通過對新型農田殘膜回收機的研發介紹展示了農田殘膜污染治理新進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會議中,石河子大學、江蘇大學和常州漢森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完成合作協議簽約。根據協議,團隊成員來自于石河子大學、江蘇大學的陳學庚院士科研團隊研發的五種適用于當季棉田的機械化殘膜回收技術轉讓給常州漢森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轉讓金額1000萬元。
會上,“江蘇大學克蘭菲爾德未來技術研究生院”“江蘇鄉村振興研究院”“冷遹鄉建思想研究中心”“亞夫鄉村發展研究中心”揭牌,并舉行了全國脫貧攻堅楷模趙亞夫“江蘇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聘任儀式。“江蘇大學克蘭菲爾德未來技術研究生院”是江蘇大學獲批的首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也是江蘇省屬高校首家研究生層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江蘇鄉村振興研究院”下設“冷遹鄉建思想研究中心”“亞夫鄉村發展研究中心”則是為更好傳承江蘇鎮江先賢冷遹先生鄉建思想,加強趙亞夫先生“戴莊模式”“戴莊經驗”研究,共同打造鄉村振興智庫的“江蘇樣板”。
“2021耒耜國際會議”由中國農業機械學會、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中國農業工程學會、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主辦,江蘇大學和農業工程大學國際聯盟聯合承辦。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