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五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未來機器人將在哪些領域大有可為?農業機器人將在哪些方面大展拳腳?《規劃》對此作出了安排。
一是工業機器人方面。重點研制面向汽車、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領域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焊接機器人,面向半導體行業的自動搬運、智能移動與存儲等真空(潔凈)機器人,具備防爆功能的民爆物品生產機器人,AGV、無人叉車,分揀、包裝等物流機器人,面向3C、汽車零部件等領域的大負載、輕型、柔性、雙臂、移動等協作機器人,可在工作區域內任意位置移動、姿態可達、有靈活操作能力的移動操作機器人。
二是服務機器人方面。重點研制果園除草、精準植保、采摘收獲、畜禽喂料、淤泥清理等農業機器人,采掘、支護、鉆孔、巡檢、重載輔助運輸等礦業機器人,建筑部品部件智能化生產、混凝土澆筑、裝飾裝修、構部件安裝等建筑機器人,手術、護理、檢查等醫療康復機器人,助行、助浴、情感陪護等養老助殘機器人,家務、教育、娛樂等家用服務機器人,講解導引、餐飲、配送等公共服務機器人。
三是特種機器人方面。重點研制水下探測、作業、深海礦產資源開發等水下機器人,安保巡邏、反恐防暴、交通管理、邊防管理等安防機器人,消防、應急救援、安全巡檢、核工業操作等危險環境作業機器人,檢驗采樣、消毒清潔、輔助巡診查房、重癥護理輔助操作等衛生防疫機器人。
此外,《規劃》提出“機器人+”應用行動。據了解,在已形成較大規模應用的領域,比如汽車、電子、機械、倉儲物流、智能家居等,將著力開發和推廣機器人新產品;在初步應用和潛在需求比較旺盛的領域,比如礦山、農業、電力、應急救援、醫療康復等,結合具體場景,開發機器人產品和解決方案。
鏈接:要積極面對現階段研發農業機器人遇到的困難
人工智能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潛力巨大。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有效解決生產效率低、勞動力減少等難題;特別是在新冠疫情長期影響的背景下,在多個領域增加農業機器人的推廣應用,可以幫助解決人工操作減少、人員間無法接觸等實際困難。
趙春江院士介紹,農業機器人是農業人工智能的重要內容,國際學術界極為關注農業機器人的發展,近年來也有多個農業機器人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當前全球農業機器人市場重點集中在無人駕駛拖拉機、噴藥無人機和擠奶機器人等領域,其中無人駕駛拖拉機和噴藥無人機是我國農業機器人的主力軍,這兩類機器人發展速度持續加快。以我國植保無人機為例,其規模量目前已經達到6萬余臺,作業面積10億畝次。
趙春江院士表示,探索未來無人農場的關鍵技術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同時也要積極面對現階段研發農業機器人遇到的困難。趙春江院士在報告中以機器人采摘蘋果舉例:全世界沒有兩顆一模一樣的蘋果,摘蘋果需要設計柔性機械手執行器,如果機械手太硬就會破壞蘋果的商品性,機械手太軟又無法將蘋果摘下。正是由于農業的非結構化環境及農產品的生物特性,研發農業機器人要比工業機器人復雜得多。未來農業機器人的研究需要多學科交叉,以相互推動發展,這普遍涉及材料學、智能科學等多個領域,只有將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提高機器智能。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