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就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關于拓寬食物源,助力糧食安全的提案”收悉,經商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后作出答復。
一、關于拓寬“糧食”涵義,擴大糧食范圍和食物來源,把以食用為主的農產品納入糧食范疇
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堅持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底線,不斷拓寬食物來源,努力確保糧棉油糖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一方面,牢固樹立大食物觀。我部印發《關于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的指導意見》,提出面向整個國土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引導農民念好“山海經”、唱好“林草戲”、打好“果蔬牌”,促進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目前,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制《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21—2035年)》,提出樹立大農業、大食物、大營養觀,加快農畜資源、林特食物產品產業化應用和食藥物質開發利用,多元化保障食物供給。
另一方面,優化農業統計方法。2020年,農業農村部配合國家統計局制定發布《農業及相關產業統計分類(2020)》,將農業統計口徑從傳統的農林牧漁業生產環節,拓展到生產、加工、流通、營銷、服務等全產業鏈各環節,將統計范圍擴大到10大類農業相關經濟活動,全面直觀地反映種養業的附加和衍生價值,引導各地有力有效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充分考慮您提出的“擴大糧食范圍和食物來源”建議,以實施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為抓手,健全統計核算制度,引導拓寬食物來源,推動實現更高層次、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
二、關于優化區域布局,提升農業資源配置效率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優化農業生產力布局,扎實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發揮不同農產品在不同區域的比較優勢。
一是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2017年以來,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等部門指導各地做好“兩區”劃定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9億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2.38億畝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任務,基本完成上圖入庫。
二是建設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近年來,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印發《關于開展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工作的通知》《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綱要》《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管理辦法(試行)》,指導各地開展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截至目前,共認定308個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培育了青稞、高粱、谷子糜子等特色產業體系,推動優勢特色產業不斷做大做強。
三是優化林果產業布局。自然資源部正在組織編制《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提出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為底數,加強木本糧油、特色水果等生產基地建設,構建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國家林草局正在組織編制《全國經濟林發展規劃(2021—2030年)》《全國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進一步優化木本糧油、干鮮果品、筍竹茶葉等經濟作物生產布局,促進生產安全和糧食安全相統一。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優化區域布局,建設好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促進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和特色產業協調發展,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贏。
三、關于堅持大食物安全理念,統籌利用好大農業資源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不斷強化指導,推行高效種養模式,做大做強特色產業,提高農業效益。
一是推行高效種養模式。農業農村部大力推廣“稻田養魚(蝦、蟹)”“稻鴨共生”等高效種植模式,引導各地有序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推動種植結構向糧經飼統籌方向轉變,支持種養協同發展,構建種養結合、糧草兼顧的新型農牧結構。
二是做優做強特色產業。2017年以來,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支持各地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地方立足當地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打造了吉林長白山人參產業集群、福建武夷巖茶產業集群、海南天然橡膠產業集群等一批特色山地農業產業集群,培育了特色山珍、道地藥材、山地雜糧、高山蔬菜、果樹茶葉等一批山地名優產品。
三是大力發展林下經濟。2020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林草局、農業農村部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科學利用林地資源 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科學規劃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產業布局,積極發展林下種養殖等相關產業,拓展食物來源渠道,增強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截至目前,以林下種植、養殖、采集等為主的林下經濟年產值達9000億元。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推廣高效種養模式,發展特色農業,拓展多元食物來源,提升農業整體效益。
來源:農業農村部網站
一、關于拓寬“糧食”涵義,擴大糧食范圍和食物來源,把以食用為主的農產品納入糧食范疇
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堅持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底線,不斷拓寬食物來源,努力確保糧棉油糖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一方面,牢固樹立大食物觀。我部印發《關于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的指導意見》,提出面向整個國土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引導農民念好“山海經”、唱好“林草戲”、打好“果蔬牌”,促進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目前,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制《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21—2035年)》,提出樹立大農業、大食物、大營養觀,加快農畜資源、林特食物產品產業化應用和食藥物質開發利用,多元化保障食物供給。
另一方面,優化農業統計方法。2020年,農業農村部配合國家統計局制定發布《農業及相關產業統計分類(2020)》,將農業統計口徑從傳統的農林牧漁業生產環節,拓展到生產、加工、流通、營銷、服務等全產業鏈各環節,將統計范圍擴大到10大類農業相關經濟活動,全面直觀地反映種養業的附加和衍生價值,引導各地有力有效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充分考慮您提出的“擴大糧食范圍和食物來源”建議,以實施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為抓手,健全統計核算制度,引導拓寬食物來源,推動實現更高層次、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
二、關于優化區域布局,提升農業資源配置效率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優化農業生產力布局,扎實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發揮不同農產品在不同區域的比較優勢。
一是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2017年以來,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等部門指導各地做好“兩區”劃定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9億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2.38億畝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任務,基本完成上圖入庫。
二是建設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近年來,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印發《關于開展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工作的通知》《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綱要》《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管理辦法(試行)》,指導各地開展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截至目前,共認定308個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培育了青稞、高粱、谷子糜子等特色產業體系,推動優勢特色產業不斷做大做強。
三是優化林果產業布局。自然資源部正在組織編制《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提出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為底數,加強木本糧油、特色水果等生產基地建設,構建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國家林草局正在組織編制《全國經濟林發展規劃(2021—2030年)》《全國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進一步優化木本糧油、干鮮果品、筍竹茶葉等經濟作物生產布局,促進生產安全和糧食安全相統一。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優化區域布局,建設好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促進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和特色產業協調發展,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贏。
三、關于堅持大食物安全理念,統籌利用好大農業資源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不斷強化指導,推行高效種養模式,做大做強特色產業,提高農業效益。
一是推行高效種養模式。農業農村部大力推廣“稻田養魚(蝦、蟹)”“稻鴨共生”等高效種植模式,引導各地有序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推動種植結構向糧經飼統籌方向轉變,支持種養協同發展,構建種養結合、糧草兼顧的新型農牧結構。
二是做優做強特色產業。2017年以來,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支持各地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地方立足當地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打造了吉林長白山人參產業集群、福建武夷巖茶產業集群、海南天然橡膠產業集群等一批特色山地農業產業集群,培育了特色山珍、道地藥材、山地雜糧、高山蔬菜、果樹茶葉等一批山地名優產品。
三是大力發展林下經濟。2020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林草局、農業農村部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科學利用林地資源 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科學規劃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產業布局,積極發展林下種養殖等相關產業,拓展食物來源渠道,增強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截至目前,以林下種植、養殖、采集等為主的林下經濟年產值達9000億元。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推廣高效種養模式,發展特色農業,拓展多元食物來源,提升農業整體效益。
來源:農業農村部網站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daljy.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