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春風已吹到了田間地頭。2020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數字技術和傳統農業的深度融合走到了哪一步?效益好不好?
“從測試土壤養分、濕度、溫度等數據采集,到水肥一體化、搭建物聯網平臺,智慧農業耕‘云’效益漸顯。”山東源泉隆發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下稱“源泉隆發”)負責人王海碩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數據讓產融精準結合
王海碩是一名“海歸”,回國以后一心撲在數字農業上。目前,其公司布局的數字農業板塊包括了智慧大棚和獼猴桃智慧農場。
傳統農業“靠天吃飯”,數字農業因嫁接了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而變得“智慧”。源泉隆發的數字農業位于淄博市博山區源泉鎮,“一個軟件就能摸清一個大棚。”王海碩介紹。
以智慧大棚為例,棚內加裝了傳感器,可以直接探測作物的生長環境,如土壤的濕度、溫度,棚內病蟲害、光照情況等。這些采集的信息通過無線網絡傳輸到云平臺,幫助種植戶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精確”的種植管理讓大棚可以遠程控制,實現水肥一體化、蔬菜病蟲害遠程診斷等。
目前,源泉鎮有農業產業化企業9家,獼猴桃專業合作社42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1個、省級示范社1個、市級示范社4個、家庭農場50個。
數字化,讓傳統農業迸發出新生命力。截至目前,淄博博山率先在全省建成獼猴桃特色農業保險大數據平臺,博山獼猴桃也躋身“盒馬鮮生”體系,拓展了銷路。去年年底,博山區還與山東農業發展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簽署了《關于推進博山獼猴桃產業發展合作備忘錄》,獼猴桃產業開始打造鄉村場景金融,通過農業數據自動生成技術對農業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進行數據分析,實現產融精準結合。
智慧農業加快耕“云”。據悉,淄博攜手阿里巴巴,以數字技術改造提升農業全鏈條、農村各領域和農民新生活,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向數字化、信息化、智慧化轉型升級。“數字+農業農村”的實踐,讓淄博躋身中國改革(2020)年度特別案例。截至目前,淄博已籌建全市“一云、一網、一庫、一體系”數字農業農村智慧大腦,并將以平臺項目為重點,策劃實施浙江國譽智慧農業產業集群項目等數字農業農村重點項目20個,總投資超過240億元,加速數字賦能農業農村發展。
農田也有“大腦”
今年山東兩會期間,數字農業成為高頻熱詞。氣溫回升,正是一年中春耕備耕的好時節,傳統農業迎來嫁接數字技術的新春天。在不少山東農田的上空,一架架無人機盤旋,噴灑農藥;農技員通過遠程“診斷”、線上“開方”,借助于高清攝像頭和溫度、濕度、營養元素等傳感器,一塊塊農田、一間間大棚,都有了自己的“大腦”。
在距離源泉鎮約20公里路程的西河鎮南坪村,淄博百果農業大棚里的車厘子,還有一周多就要上市了。百果農業總經理孫琦介紹,園區采用了智能管理,通過手機可遠程遙控。在采摘、銷售環節也將采用智能管理,可節省人力和時間成本。
據悉,農業農村部去年發布的《關于推介第二批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的通知》中,山東思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標準化生產服務實現設施農業多重效益的做法入選。該公司開發的“齊稷通”App,將蔬菜種植的關鍵數據通過傳感器傳到大數據中心監控中心端,實現智能傳感和智能控制設備的實時監測、數據獲取,指導農業生產。通過實施數字農業,公司入社社員每畝農藥、化肥、用工等減少15%-30%,產量增加20%-50%,畝均增收1萬元。
政策加碼專項鼓勵
智慧農業雖好,而要對傳統農業進行數字化改造,錢和模式是繞不開的難題。德州一家智慧農業公司的負責人王女士介紹,因為資金不足,投入產出不確定,她暫停了原來的智慧農場業務。“原來是靠自己想象著做,沒有找專業團隊,模式也不新。”她說,如今發現,“AI養豬”等新業態已經在身邊涌現。
數字農業的前景有多大?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趙春江公開表示,目前中國農業數字經濟規模是5778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1.26萬億元。
山東正緊抓數字農業機遇。《山東省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的意見》提出發展特色高效數字農業,其中就包括了創新發展智慧農業,推進數字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等環節的集成應用等。據悉,直面數字農業投資較大的現實,山東提出設立數字農業發展專項資金,實行數字農業示范建設項目、數字農業發展獎補機制,重點推進數字農業標準化建設。
“從測試土壤養分、濕度、溫度等數據采集,到水肥一體化、搭建物聯網平臺,智慧農業耕‘云’效益漸顯。”山東源泉隆發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下稱“源泉隆發”)負責人王海碩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數據讓產融精準結合
王海碩是一名“海歸”,回國以后一心撲在數字農業上。目前,其公司布局的數字農業板塊包括了智慧大棚和獼猴桃智慧農場。
傳統農業“靠天吃飯”,數字農業因嫁接了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而變得“智慧”。源泉隆發的數字農業位于淄博市博山區源泉鎮,“一個軟件就能摸清一個大棚。”王海碩介紹。
以智慧大棚為例,棚內加裝了傳感器,可以直接探測作物的生長環境,如土壤的濕度、溫度,棚內病蟲害、光照情況等。這些采集的信息通過無線網絡傳輸到云平臺,幫助種植戶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精確”的種植管理讓大棚可以遠程控制,實現水肥一體化、蔬菜病蟲害遠程診斷等。
目前,源泉鎮有農業產業化企業9家,獼猴桃專業合作社42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1個、省級示范社1個、市級示范社4個、家庭農場50個。
手機遠程控制精準施肥和澆水,山東源泉隆發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獼猴桃園線上春耕已啟動
從數字化農場走出來的農產品,最令消費者放心的是產品安全。有機鮮果推崇者、濟南市民小劉介紹,“掃一掃果品外包裝上的二維碼,就知道這批鮮果生產地在哪、生長期有多長。”數字化管理系統還可以實時記錄作物整個生長過程的溯源信息,包括農藥記錄、認證檢測等,這些信息直接生成二維碼,真實可靠。數字化,讓傳統農業迸發出新生命力。截至目前,淄博博山率先在全省建成獼猴桃特色農業保險大數據平臺,博山獼猴桃也躋身“盒馬鮮生”體系,拓展了銷路。去年年底,博山區還與山東農業發展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簽署了《關于推進博山獼猴桃產業發展合作備忘錄》,獼猴桃產業開始打造鄉村場景金融,通過農業數據自動生成技術對農業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進行數據分析,實現產融精準結合。
智慧農業加快耕“云”。據悉,淄博攜手阿里巴巴,以數字技術改造提升農業全鏈條、農村各領域和農民新生活,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向數字化、信息化、智慧化轉型升級。“數字+農業農村”的實踐,讓淄博躋身中國改革(2020)年度特別案例。截至目前,淄博已籌建全市“一云、一網、一庫、一體系”數字農業農村智慧大腦,并將以平臺項目為重點,策劃實施浙江國譽智慧農業產業集群項目等數字農業農村重點項目20個,總投資超過240億元,加速數字賦能農業農村發展。
農田也有“大腦”
今年山東兩會期間,數字農業成為高頻熱詞。氣溫回升,正是一年中春耕備耕的好時節,傳統農業迎來嫁接數字技術的新春天。在不少山東農田的上空,一架架無人機盤旋,噴灑農藥;農技員通過遠程“診斷”、線上“開方”,借助于高清攝像頭和溫度、濕度、營養元素等傳感器,一塊塊農田、一間間大棚,都有了自己的“大腦”。
在距離源泉鎮約20公里路程的西河鎮南坪村,淄博百果農業大棚里的車厘子,還有一周多就要上市了。百果農業總經理孫琦介紹,園區采用了智能管理,通過手機可遠程遙控。在采摘、銷售環節也將采用智能管理,可節省人力和時間成本。
據悉,農業農村部去年發布的《關于推介第二批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的通知》中,山東思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標準化生產服務實現設施農業多重效益的做法入選。該公司開發的“齊稷通”App,將蔬菜種植的關鍵數據通過傳感器傳到大數據中心監控中心端,實現智能傳感和智能控制設備的實時監測、數據獲取,指導農業生產。通過實施數字農業,公司入社社員每畝農藥、化肥、用工等減少15%-30%,產量增加20%-50%,畝均增收1萬元。
政策加碼專項鼓勵
智慧農業雖好,而要對傳統農業進行數字化改造,錢和模式是繞不開的難題。德州一家智慧農業公司的負責人王女士介紹,因為資金不足,投入產出不確定,她暫停了原來的智慧農場業務。“原來是靠自己想象著做,沒有找專業團隊,模式也不新。”她說,如今發現,“AI養豬”等新業態已經在身邊涌現。
數字農業的前景有多大?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趙春江公開表示,目前中國農業數字經濟規模是5778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1.26萬億元。
山東正緊抓數字農業機遇。《山東省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的意見》提出發展特色高效數字農業,其中就包括了創新發展智慧農業,推進數字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等環節的集成應用等。據悉,直面數字農業投資較大的現實,山東提出設立數字農業發展專項資金,實行數字農業示范建設項目、數字農業發展獎補機制,重點推進數字農業標準化建設。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daljy.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